首页 | 关于我们 | 新闻中心 | 产品展示 | 应用方案 | 售后服务 | 资质证书 | 人才招聘 | 客户留言 | 联系我们 | ENGLISH
24小时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宋先生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郑先生
产品搜索
标旗光电
OceanOptics光纤光谱仪
采样附件
光源
光纤
积分球
白板
美国perkinelmer产品
P-POptica光谱仪
Admesy色度计
台湾益博思电子防潮箱
* 新闻|标旗光电应邀参加2023创交会之人工智能的未来主题圆桌论坛!
* 祝贺标旗光电“上榜”广州市隐形冠军企业
* 展会回顾|标旗光电参加香港珠宝首饰展览会顺利落下帷幕!
* 精彩回顾|标旗光电参加24届CIOE顺利收官!
* 喜讯|标旗光电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 热烈祝贺标旗光电总经理受聘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技术专家
* 广州标旗光电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文章奖励之二:喷墨打印钙钛矿量子点发光二极管
* 【喜讯】广州标旗光电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认定为“2021年度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
* 标旗光电文章奖励之一:高效的全溶液倒装量子点发光二级管
* 光谱探索材料 标旗助力科研
 
 
 
 
拉曼光谱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时间:2009-08-18 阅读:14017

拉曼光谱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1 拉曼光谱
    拉曼光谱是一种散射光谱,它是1928年印度物理学家C. V. Raman发现的。拉曼光谱作为一种物质结构的分析测试手段首先在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进步,理论的深入,目前拉曼光谱已广泛应用于材料、化工、石油、高分子、生物、环保、地质等领域,并逐步走入人们的生活。拉曼光谱在考古物质的鉴定和研究中的应用近几年非常活跃,这是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一个结合,其意义是不言自明的。本文详细综述了该技术在考古研究中的许多应用。
    拉曼光谱并不深奥,它常依靠晶体或分子的振动谱来区分晶体或分子。这就如同李谷一、关牧村唱歌一样,只要她们唱两句,我们就能区分是谁唱的,因为由她们声带共振腔决定的声音谱是不同的。声音谱就是振动谱,每个人有自己的声音谱,每个分子晶体也有它们自己的声音谱,不过一般情况下我们听不到。目前我们用激光去激发这些分子晶体的振动谱,并将其检测记录下来,用以区分不同的分子。
    拉曼光谱作为分子水平的测试手段,有其独特的优点。显微拉曼光谱以光子为探针进行的测量,是无损无接触的测量,这对文物公安法学应用是极为重要的,其次,它获得的样品的振动谱信息丰富很容易识别,所以称为指纹谱,由此进行的鉴定区分识别是十分可靠准确的。第三,用现代显微拉曼可以进行微区分析,剖面分析获得少量包裹物的信息,如矿物产品是否有人工填充、造假。第四,它与X光荧光、电镜XPS等手段比,获得的信息是分子水平的信息,而不是单个原子的信息。
    然而,拉曼技术有自身的缺陷如,检测灵敏度非常低;不容易做定量分析;不适于金属合金的分析试验或是元素的指纹分析;无法分析荧光物质或含荧光团的物质。这时需要采用一些特殊技术如表面增强拉曼、共振拉曼等以克服其缺点。

2 拉曼光谱与考古中其它分析手段的比较
    尽管有一些缺点,与其它在考古实验室中常用的鉴定分子固体的分析工具相比,拉曼技术有几个突出的优点,值得注意的是,考古材料的复杂性常需要利用多种分析工具来做完整的分析。


2.1拉曼与红外光谱
    就分析测试而言,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相配合使用可以更加全面地研究分子固体的振动状态,提供更多的分子或晶体结构方面的信息拉曼光谱是研究分子或晶体振动的一种光谱方法,其原理和机制都与红外光谱不同,提供的结构信息却是类似的,互补的,都是关于分子内部各种简正振动频率及有关振动能级的情况,从而可鉴定分子中存在的官能团。
    分子偶极矩变化是红外光谱产生的原因,而拉曼光谱是分子极化率变化诱导的,它的谱线强度取决于相应的简正振动过程中极化率变化的大小。在分子结构分析中,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是相互补充的。例如:电荷分布中心对称的化学键,如C - CN = NS – S键等,它们的红外吸收很弱,而拉曼散射却很强因此,一些在红外光谱仪无法检测的信息在拉曼光谱中能很好地表现出来。拉曼光谱还可测定分子的退偏比,利于弄清分子结构的对称性等,这在结构分析中是非常有用的。
    拉曼光谱与红外光谱相比,拉曼谱峰细高,红外吸收宽而粗,前者更容易找到特征峰。拉曼光谱几个非常重要的优点:(1)光谱的远红外范围(<400 cm-1),在此范围内包含许多无机材料的振动带和晶格振动模式,如用常规的IR光谱是很难得到远红外的光谱信息,但是用拉曼光谱很容易得到远红外范围的光谱信息。(2)固体样品的拉曼带宽通常比相关的红外带要窄,因此样品混合物中的多种组分在拉曼光谱中容易被鉴定出来。(3)在考古样品中经常发现的吸附水和结构中的水及周围环境气体(CO2)强烈吸收红外辐射,因此对红外技术存在非常严苛的仪器要求和样品制备问题。然而,水、空气和玻璃一般在指纹区没有强的拉曼散射光谱,因此可将样品装入玻璃容器中进行测试,使得样品分析更容易(4)与红外光子相比,可见光的波长较短,使得颗粒分析的绕射极限为1m,与常规的IR光谱相比拉曼光谱在空间分辨率上提高了一个数量级。


2.2 拉曼光谱与XRDXRF、偏振光显微光谱、电镜技术等的比较
    粉末XRD,另一种常用的鉴定化合物的手段,基于它们的原子间距,只适用于高度结晶的样品,由于是非现场样品的分析测试受到局限,只能将物品的表面刮削一部分用来测试。相比较而言,拉曼显微光谱可以用来成功地鉴定无定型材料,包括蜡、树脂,可以现场检测大的,无规则形状的物体如雕像和手抄本。X光是原子晶格水平的分析,而Raman是分子晶格水平的分析。

    基于元素分析的X-射线荧光(XRF)也广泛地用来鉴定矿物, XRF一般不能检测比Si轻的元素,也不能区分组成相同甚至组分相似的样品。偏振光的显微光谱(可能是鉴定无机晶体化合物最有用的技术),需要技术很高的操作者,考古中和艺术品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有机物或是无定型物质)甚至经常无法得到精确结果。
    电镜技术是材料研究的重要手段,它是通过检测表面散射电子、二次电子、吸收透射电子、俄歇电子等信号得出样品表面形貌的各种信息。同时结合能谱仪或波谱仪可对样品微区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它的缺点是对于大部分不导电的考古样品在测量时须经导电处理,而且对体积大的样品在不损坏的情况下无法送入真空室内进行检测。而拉曼光谱是在常规条件下的测量,可以真正无损检测样品微区成分,但对样品表面形貌则无能为力。

3.
考古中的应用

    在本综述中除了对应用进行分类以外,还试图对工作进行科学地评价,突出了研究在历史上和考古中的重要性。由于拉曼在考古中的研究涉及广泛,本文将其在考古制品的应用分为七大类,包括:古代颜料、陶器、石质文物、金属器物、纺织品和植物纤维、树脂、蜡、有机残留物、生物材料进行综述。

    必须说明这些研究还是初步的,更多的情况下,属于积累资料和数据的阶段。不同地区的颜料,可能有细微的差别,这些差别很多情况下是被忽略了,或者不经过系统研究是无法区分的。

3.1古代颜料
    分析研究古代彩绘颜料是科技考古学和文物保护学的重要内容,可为探索古代颜料技术的发展、研究相关保护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此外,研究古代彩绘颜料的结构和成分,已成为测定文物的年代、原材料的起源地和相关文物保护及修复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古文物的真伪鉴定中,这部分工作也是非常关键的,一些赝品中的颜料很可能是现代合成的。
3.1.1
岩石艺术和坟墓绘画
    在岩洞遗址和石窟中的画可能是最早的史前人的史画记载。这些画的技术分析是为了了解矿物颜料和史前所用的粘合物,是为了区分人为的和天然的装饰模式,或者是现代的涂鸦,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艺术类型(宗教的、礼仪的、历史的)中年代变化,艺术品地质的、生物的、人为的破坏。
    利用拉曼显微光谱的分子特性,研究者鉴定了颜料样品是无序针铁矿、方解石、-石英和金红石从法国的凯尔西区的三个史前洞穴中得到的颜料样品含赤铁矿、碳黑、锰氧化物/氢氧化物、从当时的环境中取样的重要性在于鉴别了方解石、石英、金红石是由于洞穴中的地质存在所决定的,避免了不正确的人为干扰。
    在美国西南部的无数岩洞遗址中的史前石壁画用FT拉曼显微光谱来确定层的本质证实了双水草酸钙(CaC2O4·H2O)的存在,其存在是由于青苔的生物活性对壁画和教会建筑损坏在石壁画中用的红色和黑色颜料分别被鉴定为红色的赭石(Fe2O3+clays)和未指明的MnO2矿物[5]MnO2矿物的鉴定最先由公布的MnO2振动谱图来确定,在石壁画中MnO2的鉴定是基于620cm-1处的单带。
    拉曼光谱也用来研究一些史前石窟遗址中顶骨艺术品,如德克萨斯州的大弯曲地区在大弯曲地区的油画中其黑色颜料含MnO2,用XRD证明了软锰矿结构赤铁矿和水草酸钙同时存在,是由于菌丝和青苔对周围石头的淋滤引起的自然褪色。阿根廷遗址由在黑色变形的岩石上的白色绘画来确定,拉曼光谱显示黑色岩石上的白颜料是由白色的石膏和方解石制成的稀石灰粉(Ca(OH)2)
    在有历史记载时期的装饰用顶骨艺术的颜料比史前时期要丰富的多。研究了克里米亚的罗马坟墓中的陪葬艺术品,鉴别了许多有意义的颜料,如铅丹和埃及蓝CaCuSi4O10,碳黑。铅丹的鉴定可能是这种公元1世纪使用的着色剂第一次的报道。在公元6世纪中国河北的坟墓中发现的浅蓝颜料,该墓被认为是东魏北齐王朝文宣帝高洋皇帝的坟墓,用拉曼光谱鉴定为方解石-一种很普通的矿物颜料Camagna等用扫描电镜和拉曼显微光谱研究了埃及蓝和埃及绿颜料的制备过程。利用它们的元素组成或形态来表征分子或晶体结构的鉴定。鉴定了黑铜矿(CuO),证实了两种化合物的合成是在氧化气氛中进行的。硅土部分都是-石英;在绿色颜料中,观察到了α-方石英。另外还得到了硅铜钙石(CaCuSi4O10),埃及蓝的蓝色结晶化合物。
3.1.2彩陶颜料
    
对数量众多的彩绘陶器的颜料进行成分分析,有助于我们了解所用彩绘工艺、彩绘原料等方面的信息,对彩绘的有效保护与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拉曼显微光谱曾经基于装饰品上使用的红颜料将意大利南部的红油涂面的陶瓷分类中世纪Ramina–manganese–red (RMR)风格的陶瓷用拉曼光谱和XRD进行了分析,红色的着色剂鉴定为Fe(III)氧化物。然而,从三个地点收集的RMR碎片用XPSSEM、拉曼显微光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所用的红色颜料或颜料混合物不同可以鉴别出不同的生产中心。纯赤铁矿、纯铅黄、或赤铁矿与铅黄的混合物与三个生产地点的陶瓷相一致。另外,在这些相关的接近意大利的场所,工艺也是不同的,这些结果表明颜料的分析可以为没有前后关系的RMR陶瓷的出处提供证据。
    对蓝和黑琉璃(从同一区域中品质较低的中世纪陶瓷)碎片进行了相似的工作,蓝背景是由天青石提供的(天青石,Na8[Al6Si6O24]Sn-),而不是想象的钴基颜料在13世纪中叶生产的陶瓷使用天青石是在陶瓷釉中第一次发现使用的高价矿物,天青石的出现是意大利艺术中首次使用矿物作为颜料。
波斯陶瓷中天青石作为一种颜料在13世纪伊朗大口罐中的存在也通过拉曼显微鉴定出来在冶金技术中天青石的鉴定,为釉料的烘烤温度提供了一个上限~1000℃1000℃是天青石的分解温度)。
    张鹏翔等在用显微拉曼对巴勒斯坦古陶瓷的分析中证实,陶瓷表面的蓝绿釉中主要是蓝线石Al7(BO3)(SiO4)4O7而黄釉主要是Aluminium Telenate的黄色变体,黑釉主要是非晶碳,红釉的荧光很强。在中国河南发现的5000年含铅无釉彩陶用拉曼显微光谱进行了分析,从钒土(含Al2O3·2H2O)为白色的装饰品着手,用磁铁矿(Fe3O4)为黑色部分着色当颗粒大小减小时,参考样品中磁铁矿的特征波数发生红移、变宽,强度降低。在这些碎片中,磁铁矿颗粒可以从他们的拉曼光谱中来估计,颗粒大小范围在20-60nm处,也可以用XRDTEM来估计颗粒大小。在这个范围颗粒大小的变化影响了陶器颜色的微妙变化,纳米制备技术可能已由古代艺术家所掌握。
    从中国河南西山仰韶文化遗址得到的白底彩陶用拉曼光谱研究发现覆盖了锐钛矿锐钛矿作为古代颜料的使用在以前并没有被记载,这个颜料的出现说明烧结温度低,因为锐钛矿在800℃1000℃之间容易转变成金红石结构。
    
对英格兰的Bottesford波形瓦釉面的蓝色颜料颗粒进行FT拉曼分析,发现着色剂为蓝铜矿(2CuCO3·Cu(OH)2)(406 cm-1处的谱带)蓝铜矿作为颜料证实了低温烧结技术,因为碳酸盐矿物在~300℃分解为黑色的黑铜矿(CuO)。
    从汉朝阳陵出土的彩绘陶俑的颜料用拉曼光谱进行了分析发现紫色的颜料含BaCuSi2O6,在1845年前被古人第一次合成出来不同地区不同年代的的彩陶原料不同,可用于追溯陶瓷的起源地年代等信息。但目前低温彩陶,经常是主要成分中掺有少量颜色成分构成的,面对这种情况下,少量成分的分析,目前还很不够。因此提供的信息不准,数据库的建立,丰富,完善是十分迫切。
3.1.3
手抄本、绘画
    古代艺术家对手抄本、装饰手稿的颜料进行了分析,鉴定粘合剂、无机颜料,有机染料的成分西方专家研究了巴黎圣经(约1275年),拉丁文北意大利轮唱赞美诗集(13世纪)德国圣歌集丹麦之花的装饰盘冰岛法律书的Skard copyca 1360)。在冰岛法律书中发现不含铅的颜料,可能是由于冰岛缺乏铅矿石,使用的是骨灰白和朱红色/红色赭石。含铅颜料为白铅或红铅。东方手稿包括波斯手稿-尸体解剖学Anatomy of the Body”19世纪),16世纪赞美诗Poetry in Praise”早期手稿复件Qazwini手稿“Wonders of Creation and Oddities of Existence”13世纪后期阿拉伯百科全书式的工作,16世纪的印度风格的抄本可兰经,伊朗或中亚,13世纪,东部古阿拉伯手迹拜占庭/叙利亚新约,伊拉克,13世纪中国北部10世纪敦煌手稿和纺织品碎片泰国、爪哇国、朝鲜、中国等手稿。
3.1.4古代技术和颜料合成研究
    拉曼光谱的表征适用于了解古代技术和工艺,理解艺术品颜色产生的技术.共振拉曼光谱可用来研究最终颜色合成条件的影响及历史上的粉色瓷釉颜料的性质。在著名的法国Sevres Factory使用的铬掺杂的锡榍石,发现煅烧温度对第二相的存在(颜料结晶)、颗粒大小对颜料颜色的影响非常重要埃及蓝和绿颜料的古代制备过程用拉曼显微光谱进行了研究。从新国王时期(1567–1085 B.C.)在埃及蓝和绿颜料中的结晶包裹体用作制备过程的化学示踪剂拉曼光谱显示蓝颜料由硅铜钙石(CaCuSi4O10)组成,而青绿颜料是由β-钙硅石组成。
    另外,埃及蓝的钡相似物,即汉蓝(BaCuSi2O6),有独特的拉曼光谱,用拉曼光谱鉴定距今约1900年的中国坟墓中的彩绘陶俑 [25]
在埃及蓝和埃及绿样品中,除了有高温-方石英,还有无定型石英被鉴定出来。-方石英在埃及绿中含量很少,说明绿颜料的制作温度较低。两种颜料进一步的研究鉴定出CuOSnO2颗粒,说明使用的全部是氧化炉而不是还原炉,青铜,Cu-Sn合金,是这些颜料的原材料源。

3.2陶瓷、玻璃

3.2.1陶瓷
    陶瓷是人类历史中最重要的生活,生产用材之一,许多考古中均遇到古陶瓷的鉴定以及古陶瓷胎体及釉面的矿物组成和成分分析的研究, 对于鉴定古陶瓷的产地、年代, 研究古代陶瓷的烧结工艺技术及发展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
龙泉型中国青花瓷片被认为是南宋朝(1127-1279)时期的产物,在1934年于南非马蓬古布韦(十三世纪林波波山谷的铁器时代遗址)被挖掘出来。从瓷片釉面光谱计算得来的拉曼聚合度指数Ip说明相比于富钙的南宋龙泉釉该瓷片需要更高的烧结温度,Prinsloo将该瓷片归于元朝(1279–1368 AD)或明朝早期(1368–1644 AD)
    张鹏翔等研究者采用显微拉曼光谱技术对巴勒斯坦古陶瓷胎体及釉面中的微米级晶粒进行测试与分析,研究了古陶瓷的矿物组成[[[49]李智东, 张鹏翔, 巴勒斯坦古陶瓷的显微拉曼光谱分析[J].光散射学报, 2000, 12(2): 97-100.]]。他们测量了两块古陶瓷残片,分析了组成陶瓷残片的主要矿物成分,样品1#含有石英、文石、锐钛矿等矿物。样品2#含石英、板岩、锐钛矿、无烟煤、方解石、氟硼镁石等矿物。另外还应用激光拉曼分子微探针技术对耀州窑青瓷以及黑瓷釉玻璃相分子网络结构进行了研究并结合釉的显微结构研究观察结果,探讨了青瓷及黑瓷烧成温度的差异[[ [50]杨钟堂, 李月琴, 王志海, 徐培苍, 古代耀州青瓷和黑瓷釉玻璃相的分子网络结构特征研究[J].西北地质, 1996, 17(2): 49-55.]]

    瓷釉是陶瓷制品表面以玻璃相为主体的重要结构层,是影响瓷制品,特别是艺术瓷外观质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对釉玻璃相结构进行研究尤显重要。与硅酸盐玻璃相似,釉网络改良剂的添加破坏了Si-O连接,修饰了聚合度,因此修饰了Si-O弯曲和伸缩模式的相对强度。其比值与玻璃结构和烧窑温度相关,分析了代表亚洲、伊斯兰、欧洲不同的生产技术瓷器、彩陶、陶器、玻璃。
3.2.2
玻璃
    由于玻璃质硅石的拉曼散射弱,且由于埋葬环境或是制品处理造成荧光强,早期不怎么使用拉曼光谱研究玻璃制品。然而,十八至二十世纪艺术玻璃的调查分析将恼人的玻璃制品的荧光转变为测定年代的方案1080 cm-1处玻璃硅土的拉曼带与2000 cm-1处荧光带强度的比值提供了分析变量,该比值与玻璃的年龄有关。寿命为200多年的制品被测试,年代校准曲线非常灵敏而且成线性。这个方案仅仅用来测试相对年轻,清晰而组成相似的玻璃且其保存良好。
    为了发现制作过程中的技术,对清晰、有色玻璃组成的古代腓尼基珠、tessarae、珠宝进行了研究,根据硅酸盐拉曼带的特征形状从碱石灰玻璃中辨别出含铅玻璃。锡石(SnO2)被发现用作稀释剂或是遮光剂,还鉴别出颜料、矿物包裹体、仿制材料.这些结果还用SEM-EDXXRF进一步的确认。在表面着色的中世纪和维多利亚英国时期的教会窗玻璃中,用赤铁矿作为深红棕色的颜料。

3.3石质文物
    拉曼显微光谱提供了引人注目的、无损的测试,当制品表面是感兴趣区域或是可以代表整个制品,拉曼光谱是断面岩石记述学、XRDSEM分析的另一选择。拉曼光谱在地质考古学和矿物制品分析中是非常有用的。

3.3.1矿物艺术品
    Smith
等总结了拉曼光谱在几种矿物制品的分析中的优点,包括凯尔特玻璃堡垒,奥尔梅克绿玉.对博物馆收藏品的矿物样品进行分类。
    由绿玉组成的两个斧头用拉曼显微光谱鉴定[56],由榍(CaTiOSiO4)、含闪石的榴辉岩材料、硬玉-碧玉(NaAlSi2O6)组成。其中一斧头是考祖梅Cozumel岛的前哥伦布考古遗址的产物。Cozumel岛缺乏榴辉岩相,该斧头是美洲第一次有记载的前哥伦布时期的榴辉岩制品。SmithGendron认为该制品材料的可能来源是附近地域,强调了用拉曼光谱无损地寻找制品的出处。
    在从5-7世纪梅罗文加王朝时期的法国珠宝中的350多种石榴石的矿物包裹体的拉曼分析,提到了起源研究的另一项技术.由颗粒诱导的X-光发射(PIXE)谱确定的石榴石主要元素组成,可以被分类为铁铝榴石FeII3AlIII2(SiO4)3)、镁铝石(MgII3AlIII2(SiO4)3)或是二者的中间体。由PIXE做的元素剖析与文献中的数据进行比较,认为石榴石的来源是东欧和亚洲。
    很多法国博物馆收藏的矿物利用具备遥控激光光纤光学探针的便携式拉曼仪器成功地进行了研究.在巴黎的几个巨大雕刻石头像的结构和相关的颜料用具有水平移动显微镜的拉曼系统进行了鉴定.单一透明的矿物晶体雕刻的Aztec头颅的光谱对应于-石英,证实了材料的历史角色是岩石晶体
    国内也开展了对石质矿物的研究,如利用拉曼光谱对云南腾冲出土的新石期石斧进行了系统的测量,原来一些人判断此石斧是用翡翠制成的,这就引起了何时翡翠传入中国亦或云南腾冲也有翡翠矿源的争论,显微拉曼的测量则无疑问地证明了腾冲出土的石斧为蓝晶石矿物而非翡翠,证实杨伯达教授的怀疑是正确的[[[60]祖恩东, 古文物的拉曼光谱分析[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理工版), 2004, 29(3): 26-28.]]


3.3.2
宝石的鉴定
    拉曼光谱广泛应用于宝石学中,用来鉴别假的、仿制的、人工修饰过的珠宝.从巴塞尔大教堂两个镶嵌宝石的教会pieces,圣骨匣十字架和Dorothy圣体匣的分析显示大量的彩色玻璃和成对的两个连接的石英晶体都有彩色的裂缝层.Dorothy圣体匣中的成对宝石是无色的,说明粘合层使用的是易变的涂料。在存放于英国图书馆的精巧修饰的皮质原稿the Tours Gospel的封面处镶嵌的12个宝石用拉曼光谱鉴定为硅石、紫水晶、翡翠、铁石榴石和蓝宝石组成。
    后中世纪(11世纪的二十年代左右)的圣骨匣十字架(称为海因里希十字架)用可移动拉曼显微光谱仪进行了研究。海因里希十字架现在保存在柏林实用艺术博物馆,包括镶嵌在十字架两边的68个宝石。在博物馆中直接用显微光纤拉曼分析仪对这些宝石进行分析,鉴定出石英、刚玉、石榴石、红宝石等
对于宝石的鉴定,国内也有研究者利用拉曼光谱对宝石的成分进行了分析。何谋春等[[ [65]何谋春, 朱选民, 洪斌, 云南元江红宝石中包裹体的拉曼光谱特征[J].宝石和宝石学杂志, 2001, 3(4) : 25-27.]]用激光拉曼光谱对云南元江红宝石中的包裹体进行研究表明,红宝石中含有锆石、方解石、磷灰石及金红石等结晶矿物包裹体。Schrader等用拉曼光谱研究钻石的结果表明:天然钻石在1332 cm-1显示很强的拉曼峰,这使得真假钻石的鉴别非常简单。钻石有不同包含物,对于包含物会使样品测定时产生荧光的天然钻石,则要使用N IR-FT-Raman可避免荧光干扰;还系统收集了钻石的RamanIR光谱用于鉴定。刘社文等[[ [68]刘社文, 郭茂田, 梁二军, 沈书泊, 激光拉曼光谱 在玉石鉴定中的应用[J].光散射学报, 1999, 11(5) : 194-197.]]利用拉曼光谱系统测量了软玉(羊脂玉、青白玉、青玉、墨玉) 、京白玉、汉白玉、翡翠、独山玉、岫玉、绿河南玉、鸡血石、巴林石、青金石、玻璃等谱图;Aponick等比较了玻璃、锆石和其它宝石的拉曼光谱,用于宝石的真伪鉴别。
祖恩东等利用显微共焦拉曼光谱鉴别了天然翡翠及翡翠的AB[[ [70]祖恩东,段云彪,张鹏翔,显微共焦拉曼光谱在宝石鉴定中的应用[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26(1): 51-55.]],天然翡翠在高波段没有谱带,而非天然翡翠在高波数段均出现了谱带。只要翡翠饰品的拉曼光谱中存在1116160930691189 cm-1四条有别于蜡而为环氧树脂所特有的谱带,尤其是前两个谱带,该样品即可确定为翡翠B货。


3.4
金属器物
    以光子探针的拉曼技术,由于光很难透入金属因而在对大多数的纯金属和合金的研究中遇到困难,但它适合于鉴定金属制品的表面腐蚀以及对如铜绿层的研究。此外由于金属冶炼中混入其他成分,如炉渣等,通过对包裹物的分析也能得出许多有用的信息。
    中国青铜-摇钱树的分析就是利用了这一技术.摇钱树上各枝上腐蚀组分的拉曼显微光谱的鉴定表明整个摇钱树事实上是由五个独立的摇钱树组成的,每个摇钱树暴露于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因此有不同的降解产物。暴露于表面的横界面的检查探测到硫酸盐和硫化物腐蚀产物,表明摇钱树暴露于现代空气污染或埋在硫酸盐还原细菌存在的厌氧土壤中。交互腐蚀层暗示了摇钱树枝的埋葬环境的循环改变。对一些现代颜料的进一步鉴定分析,酞菁蓝(CuC32H16N8) 可冒充逼真的铜绿层来修复摇钱树的一部分。
    对无数铜合金制品上的淡蓝腐蚀材料可用拉曼光谱和其它技术来鉴定。研究表明在一些情况下该淡蓝腐蚀材料是陈列环境的产物而不是天然的铜绿.以对硬币的组成进行分类,根据腐蚀产物的剖析可知以前的埋葬环境。
    王怡林等对云南禄丰出土的元代铜镜腐蚀情形进行研究,确定了铜镜本体及其表面腐蚀产物的成分,初步分析了元代青铜镜采用的防腐技术。铜镜表面腐蚀产物的主要成分有CuCO3·Cu(OH) 2 Cu2O。铜镜表面有一层铁铝合金,具有较好的防腐作用[[ [74]王怡林, 杨群, 张鹏翔, 李朝真, 元代铜镜腐蚀情形的拉曼光谱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2, 22(1): 48-50.]]。这表面层合金是怎样镀上去的仍然是未解之谜。
    杨群等用拉曼结合XPS手段对中国春秋晚期、战国早期的青铜器进行了研究,对云南楚雄万家坝出土的古青铜矛和元代青铜镜进行无损研究,青铜矛身表面的主要腐蚀产物有CuCO3·Cu (OH) 2。青铜矛尖表面的黑色坚硬物质的主要成分是Cu2O SnO2,矛尖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 [75]杨群, 王怡林, 张鹏翔, 李朝真, 拉曼光谱对古青铜矛腐蚀情形的无损研究[J].光散射学报, 2001, 13(1): 49-53.],[ [76]杨群, 王怡林, 张鹏翔, 李朝真, 云南青铜防腐显微拉曼光谱和EPMA 研究[J].光散射学报, 2005, 17(2): 192-199.]]
    另外,除了铜制品,还对考古铁制品腐蚀产物进行了鉴定,铁考古艺术品的最经常的腐蚀形式主要由磁铁矿包裹的针铁矿形成。该形式由四个不同土壤组成的地点样品鉴定而得。由于土壤溶液溶入到铁组分进行溶解或沉淀而得

3.5纺织品和植物纤维
    在古迹中和染布媒染剂联用的树脂和染料的拉曼分析引起了考古学家很大的兴趣.许多染色发色团存在共振拉曼效应,因此在布中存在很少浓度的这些着色剂仍然可以被检测出来。较少有人注意鉴定和研究传统和现代社会纺织品、篮子、席子的制作中使用的植物纤维。然而,对于各种天然纤维的拉曼光谱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开始进行真实的考古材料的研究,包括亚麻、黄麻、苎麻、棉、木棉、剑麻、椰子壳的纤维,提出鉴定古代纺织品和家庭用品及决定纤维保存状态的方法。在上述纤维中普遍存在的纤维素,包括用醚键(C–O–C)相连的葡萄糖单体。由于醚键(C–O–C)连接点倾向于酶解和氧化分解,因此可根据醚键(C–O–C)CH2拉曼带的比值来估计古代纤维的状况。
    用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对考古用纺织品进行了初步研究,所选样品是两个地点的亚麻样品,一个是埃及第七王朝石墓埋葬的(大约是1900 B.C.)木乃伊包装品,另一个是公元614年死海附近的集体墓穴中的布。与纯棉(另外一种纤维素基的天然纤维)比较,二者有明显区别[79]

3.6生物材料(皮肤、头发、牙齿、骨、象牙)
    有大量关于人和动物生物制品的拉曼分析,包括牙.由于这些材料本身的荧光性,所以这些物品的分析都是利用NIR激光和FT拉曼进行的。这些类型的考古物品多种多样,包括探知生物材料的保存状态,决定活体死亡的原因和死后尸体处理,解析疾病或是死后皮肤损害的尸体艺术、确定生物材料的动物种类,在很少情况下利用制品组成的改变来界定死亡的时间(using changes in the artifact’s composition to specify the time lapse since death)。测定年龄,FT拉曼光度计用来探测现代和古代牙齿的有机(胶原质)和无机(磷灰石)含量比率。珐琅质中的蛋白质损失是和生物制品的年龄相关的,给出的校正曲线是制品年龄和CH2伸缩振动与磷酸盐强度的比值曲线。蛋白质的相对损失在埋葬的前1000年比较快,对这一时期的测定比较灵敏。这种测定年龄的方法相对于其它科学检测年龄技术(如同位素碳测定,对相对年轻的生物制品是无用的)是有用的。
    尸体的干燥或木乃伊化,可以有意图的进行,如著名的埃及木乃伊,是由非常干旱的埋葬环境引起的。一些考古残留物的木乃伊化的原因不能只由检查来确定。为了检测自然或人工木乃伊化的化学踪示剂,Edwards利用近红外傅立叶变换(NIR-FT)拉曼光谱等对古代埋葬中木乃伊化的皮肤样品进行比较性检查,如北极冰河木乃伊(5200 B.P.[94]、格陵兰岛极冷平原木乃伊[93]、秘鲁干旱沙漠中的木乃伊(1000 B.P.[91,92]。通过控制角蛋白(蛋白质)和脂肪(油脂)拉曼带的相对强度,可以估计木乃伊化的成因和尸体保存状态。所有的木乃伊尽管外部皮肤保存完好,但遭受一些皮肤组织的化学交替(digenesis)。归属于皮肤角蛋白的氨基带与现代皮肤样品相比出现了宽化,说明蛋白质的二级结构随着干燥和老化过程发生了改变。500年前的格陵兰木乃伊和1000年前的秘鲁木乃伊中发现蛋白质结构的改变或降解,与5200年的Iceman谱带有同样的宽化,这说明皮肤分子结构的大部分改变都发生在天然木乃伊化过程的相对短的时间内。在lightly pigmented秘鲁木乃伊皮肤样品中油脂的含量增加,说明外在的组分如油膏或香膏可能在埋葬前用来涂附于秘鲁木乃伊上。
    另外,用FT拉曼显微光谱对无水芒硝或盐饼(Na2SO4)(古代防腐剂材料)的鉴定证实木乃伊化至少部分是人工实现的。防腐剂的证据是由皮肤中完好保存的α-螺旋和β-剪切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光谱信息给出的[93]
    象牙在整个历史过程中是用来修饰物体的普通材料。Ivory(象牙)的动物来源揭示了有关古代生物资源利用、贸易模式、工艺的重要信息。然而,由于象牙经常形成具有花式的工艺制品,很多典型的物理测试,如Shreger line patterns用来鉴别来源种类是行不通的。快速区别不同的象牙组分是基于他们的拉曼谱图,鉴定在古代和现代仿制品中所使用的替代品[98,99,101,103]。不同象和毛象的拉曼谱存在微妙的变化,主要是在1000-1100 cm-1的相对带强度。将象牙谱图归结为亚洲象、非洲象、毛象、独角鲸、犹猪、河马、鲸、海象。目前,分析的种组分样品数量太少,以至于不能根据这些象牙谱图的差别来进行鉴定。
    FT
拉曼光谱作为无损分析工具用来估定考古和研究用头发样品的降解状态。该工作成功地利用FT拉曼光谱研究了现代头发和古代角化质生物高聚物,如木乃伊的皮肤。分析了从13个不同沉积环境中的14个头发样品。在16511128 cm-1附近的酰胺I和酰胺III模式的变更提供了降解的变化,头发的降解用改变或降低谱带(一般较宽的带)强度的程度、特征振动带的漂移来表示[95]


4.
结论
    拉曼光谱技术的进步为它进入考古、文物鉴定领域打下了基础。在考古陶瓷的鉴定中拉曼能从陶瓷本体的矿物成分构成,产地特征材料及彩釉的成分得到古陶瓷产地、当时的制作工艺等有用信息。对古代染料的研究除了解当时的重要信息外,对鉴别文物的真伪,保护、修缮也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宝玉石的鉴定中,显微拉曼尤其显得重要,除能在指纹谱识别真假,不同类型宝石在微小区域里的填充物也逃不出显微的测量。从包裹物的测量则可了解宝玉的产地,亦或是否为人工制造。对古人类木乃伊的拉曼研究表明从皮肤和牙齿的测量可能够提供死亡时间,是否为人工防腐木乃伊等有关信息。拉曼光谱的最大优点是无接触、无损伤的测量,这点在文物鉴定,考古研究中最为重要。用量很少是它的特色。少量材料的详细且无损的鉴定为考古学家提供了关于制品的无价信息,帮助人们了解当时的工艺水平、文化和贸易交流、社会经济状况等方面的信息。这的确是自然科学对社会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随着大家对拉曼光谱在考古中应用的认识,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将在全世界珍贵文物的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关新闻:
拉曼光谱仪检测分析常见FAQ(一)
拉曼光谱仪工作原理
拉曼光谱仪的应用方向及其优缺点
拉曼光谱及其在非法添加物三聚氰胺、苏丹红、孔雀石绿快速筛检中的应用
拉曼光谱仪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
版权所有 2007 广州标旗光电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www.gzbiaoqi.com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彩频路7号701-1房
电话:(020)38319602 38319620 传真:(020)38319595 ICP备案:粤ICP备16049535号